洛陽市2016年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基地建設方案通知
發布時間:2017-10-21作者:點擊:5679
洛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洛陽市2016年機器人及智能裝備
產業基地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各有關單位:
《洛陽市2016年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基地建設工作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2016年2月18日
洛陽市2016年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
基地建設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洛陽市建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基地的意見》(豫政〔2015〕78號)精神,發展壯大洛陽市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基地,構筑產業競爭新優勢,推動洛陽市產業轉型升級,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總體思路
以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為主攻方向,以培育引進、創新驅動、產研結合、集群發展為主要途徑,按照加快發展、提升質量、提高競爭力的要求,突出科技創新驅動作用,增強企業發展核心技術的競爭力;突出骨干企業帶動作用,強化配套企業集聚發展;突出智能制造示范應用作用,加快市場推廣和市場潛力挖掘;突出大項目帶動作用,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突出產業集聚效應,打造優勢明顯特色突出的產業集群,進一步營造推進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
二、發展目標
2016年,全市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到800億元,增速超過25%,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在裝備制造業中所占比重超過30%;高精度傳感器、自動控制系統、伺服和執行部件等關鍵技術實現階段性突破;在全市重點工業領域啟動十大智能制造示范工程;新引進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研發機構或企業10家以上。
三、重點任務
(一)堅持創新驅動,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圍繞機器人上下游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組織創新鏈,積極構建以企業為主體,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產業技術研究院、企業研發中心有機結合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加大機器人關鍵核心零部件、關鍵工藝裝備、機器人本體和系統集成應用等重點領域的攻關力度,努力突破技術瓶頸,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加強產學研用結合,鼓勵企業與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緊密合作,聯合建立研發中心,不斷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鼓勵企業、科研機構積極參與國際、國內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相關行業的技術標準制訂等工作,提升自主技術標準的話語權。采用眾創眾包眾籌、業態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開放創新模式,加快創新驅動,整體提升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二)強化市場培育,拓展市場應用空間。推動我市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的應用和產業化,圍繞重點工業領域轉型升級,分步驟、分層次開展示范應用。先期將摩托車、鋼制辦公家具、耐火材料、鋁精深加工、農機裝備、采選礦、化工、電子信息制造、玻璃、新型墻材等行業作為應用試點領域,推進機器人產品、智能裝備及自動化生產線、數字化工廠的示范應用,打造一批“工廠物聯網”、“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樣板。同時積極運用融資租賃等機器人商業推廣和營運模式,培育產品應用市場。
(三)擴大外引內聯,壯大骨干企業規模。緊盯庫卡機器人(上海)公司等一批國內外***的工業機器人制造企業,開展全產業鏈招商引資,吸引一批主機、關鍵零部件及集成應用項目進駐我市,迅速壯大本地產業規模。推動中信重工等重點企業瞄準國際先進水平,通過技術改造、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兼并重組等途徑,逐步提升產品技術水平和可靠性,擴大機器人產能,提高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鼓勵中冶重工、沃德福等中小企業從中低端市場起步,培育機器人細分領域競爭優勢,推進“專、精、特、新”產品發展,針對不同行業和領域開展***化服務和個性化定制。推動企業創新銷售模式,建立和完善終端銷售與服務渠道。
(四)推進項目建設,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在產品研發生產、生產線智能化改造等領域,篩選一批重點項目,列入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重點項目庫。鼓勵我市裝備制造企業進入機器人領域,利用自身優勢參與機器人本體制造和系統集成,通過整合延伸、配套分工,提升我市機器人產業集群規模水平,實現規模經濟效應。加大對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產業化和配套服務全鏈條的支持力度,積極引導和推動金融機構開展金融服務和產品創新,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投入對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的放大效應。完善重點項目的跟蹤服務機制,實施重點推進、精準服務。
(五)加快載體建設,構建產業支撐體系。整合全市資源,以洛陽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澗西區、伊濱區為重點,著力打造洛陽市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一基地兩園區”。按照“土地集約經營、項目集中布局、產業鏈式發展、企業集群發展”的要求,整合優化空間資源,著力提升“一基地兩園區”對產業發展的綜合承載能力。通過項目集中布局,促進機器人及智能裝備關聯企業向“一基地兩園區”集聚發展、協同發展,構建我市機器人產業發展支撐體系。
四、工作措施
(一)核心競爭力提升工程
1. 加強基礎共性技術研發。突破新型高精度傳感原理和工藝、高精度運動控制、高可靠智能控制、工業通信網絡安全、健康維護診斷等一批共性、基礎關鍵智能技術,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2. 努力攻克伺服電機、精密減速器、控制器等一批工業機器人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解決方案設計等智能裝備關鍵技術,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3. 充分整合與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加大高端人才、科研院所、人才培養機構的嫁接和引進力度,強化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提升產業研發能力和制造水平。
(二)十大領域重點示范應用工程
在摩托車、鋼制辦公家具、耐火材料、鋁精深加工、農機裝備、采選礦、化工、電子信息制造、制鞋、建材等行業建設十條智能制造示范線,通過集中展示機器人等智能制造裝備應用成果,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和案例。通過政策引導,鼓勵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加快人機智能交互、工業機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術和裝備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促進制造工藝的仿真優化、數字化控制、狀態信息實時監測和自適應控制。
(三)“131”重點企業培育工程
通過政策引導和要素資源配置,著力做大做強中信重工、北方玻璃等10家以上整機成套制造企業,做專做精LYC軸承、軸研科技、誠冠自動控制等30家以上特色零部件制造企業,做高做優一拖開創、匯翔精機等10家以上系統集成制造企業,提升重點企業支撐帶動能力,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帶動產業集群鏈式發展。
加強與國內外擁有技術源頭的行業龍頭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的對接,全年新引進不少于10家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研發機構或企業的研發生產項目落戶我市,引領和帶動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整體提升和發展。
(四)151項重點項目帶動工程
圍繞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化、升級改造、載體建設三大領域,實施151個重點項目,總投資130億元,其中2016年計劃總投資45億元,項目建成后預計新增銷售收入180億元。著力推進總投資10億元的中航工業洛陽電光設備研究所智能巡檢、巡邏機器人及搬運機器人產業化等75個重點產品研發生產項目,總投資14.2億元的麥達斯鋁業有限公司車體深加工生產線智能化升級改造等66個智能化升級改造項目,以及總投資11.65億元的洛陽新經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洛陽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園等10個重點園區及平臺建設項目。在重點項目中篩選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本土化率高的智能制造裝備研發、技改項目,優先推薦為國家、省重點項目,并認真組織實施。
(五)重點園區實力提升工程
通過加強園區規劃引導,提升“一基地兩園區”信息網絡、園區公共服務平臺等基礎設施水平,推動以產業鏈為鈕帶、資源要素集聚的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集群建設,完善產業鏈協作配套體系。
1. 加快完善通信信息網絡、給排水、熱力等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交通、商業服務等產業配套設施建設。
2. 加快建設***孵化器、加速器、創客空間,大力引進和培育天使投資機構,支持創新創業人才(團隊)成果轉化。
3. 加快引進和培育金融租賃、技術交易、信息咨詢、研發檢測、教育培訓等服務機構,構建配套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和公共服務平臺。
4. 采取市場化運作模式,積極開展第三方服務,實現園區內企業原材料和零配件供應、物流、人才培訓等企業生產生活服務的社會化,***提升載體對產業發展的綜合承載能力。
五、工作要求
(一)落實工作責任。洛陽市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進一步完善工作思路、強化工作職責,按照《洛陽市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發展重點任務分解表》明確的責任分工,細化措施,強化落實,確保按期完成各項任務。
(二)建立動態評估機制。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按照年度發展目標、主要任務、時間節點和責任分工,將各單位落實情況納入年度考核范圍,并根據實際完成情況實施獎懲。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每月向領導小組辦公室書面報送工作進展情況;領導小組每季度召開一次碰頭會,每半年召開一次述職會,協調推進工作。
(三)嚴格督促檢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與各成員單位的溝通銜接,定期對工作任務落實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對工作落實不到位的要督促責任單位限期整改,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附件:1. 洛陽市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發展重點任務分解表
2. 洛陽市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重點培育企業名單
3. 洛陽市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潛力企業名單
附件1
洛陽市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發展重點任務分解表
完成時限:2016年12月31日前
項目名稱 | 具體措施 | 目標 | 責任單位 | 責任領導及責任人 | ||||||||
總目標 | 2016年度目標 | 責任領導 | 分管領導 | 責任人 | ||||||||
核心競爭力提升工程 | 圍繞產業鏈關鍵環節,組織創新鏈,整體提升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 到2020年末,骨干企業研發經費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超過5%,建立5個以上***、省級創新平臺 | 加強產學研用結合,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鼓勵科研院所、高校與企業聯合攻關,申報省級以上科研項目1-2項。 | 牽頭 | 市科技局 | 任常山 | 任慶鵬 | 段學廣 | ||||
配合 | 市教育局 | 黃曉玲 | 賈長河 | 張平安 | ||||||||
力爭建立1—2個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省級創新平臺(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 | 牽頭 | 市科技局 | 任常山 | 蔡根喜 | 任 超 | |||||||
配合 | 市發改委 | 張伊民 | 張 弘 | 羅照平 | ||||||||
力爭引進1—2個國內外知名機器人及智能裝備企業、科研院所和研發機構到我市建設創新中心。 | 牽頭 | 市科技局 | 任常山 | 任慶鵬 | 段學廣 | |||||||
配合 | 市工信委 | 婁卷明 | 葉惠玲 | 安 萍 | ||||||||
力爭在開設有相關***的職業院校建立完善1個機器人教學實訓實驗室。 | 牽頭 | 市教育局 | 黃曉玲 | 賈長河 | 張平安 | |||||||
配合 | 市人社局 | 張玉琪 | 高衛中 | 萬增敏 | ||||||||
加大機器人關鍵核心零部件重點領域的攻關力度,努力攻克核心關鍵技術 | 到2020年末,力爭在高精度傳感器、自動控制系統、伺服和執行部件等關鍵技術領域實現突破 | 力爭建設5個以上重大科技攻關和產業化項目。 | 牽頭 | 市科技局 | 任常山 | 任慶鵬 | 段學廣 | |||||
力爭引進1—2個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創新創業人才(團隊)。 | 牽頭 | 市人才辦 | 魏 斌 | 韓 輝 | 溫瑛琳 | |||||||
配合 | 市工信委 | 婁卷明 | 葉惠玲 | 安 萍 | ||||||||
項目名稱 | 具體措施 | 目標 | 責任單位 | 責任領導及責任人 | ||||||||
總目標 | 2016年度目標 | 責任領導 | 分管領導 | 責任人 | ||||||||
十大領域重點示范應用工程 | 推動我市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的應用和產業化,圍繞重點工業領域轉型升級,分步驟、分層次開展示范應用 | 到2020年末,在全市重點工業領域實現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規模化應用,現有裝備生產線智能化率超過30% | 在全市摩托車、鋼制辦公家具、耐火材料、鋁精深加工、農機裝備、采選礦、化工、電子信息制造、制鞋、建材等行業啟動智能制造示范工程。 | 牽頭 | 市工信委 | 婁卷明 | 葉惠玲 | 安 萍 | ||||
配合 | 市發改委 | 張伊民 | 王建中 | 呂偉信 | ||||||||
“131”重點企業培育工程 | 通過政策引導和要素資源配置,著力做大做強10家以上整機成套企業,做專做精30家以上特色零部件企業,做高做優10家以上系統集成企業,提升重點企業支撐帶動能力 | 到2020年末,全市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000億元,年均增長25%以上 | 2016年,全市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過800億元,增速超過25%,其中高新區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40億元,澗西區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35億元,伊濱區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25億元。 | 牽頭 | 市工信委 | 婁卷明 | 葉惠玲 | 安 萍 | ||||
配合 | 市發改委 | 張伊民 | 王建中 | 呂偉信 | ||||||||
市科技局 | 任常山 | 任慶鵬 | 段學廣 | |||||||||
高新區 | 馬志強 | 王 進 | 張 弟 | |||||||||
澗西區 | 郭建平 | 劉克見 | 謝鴻濤 | |||||||||
伊濱區 | 胡大鵬 | 王耀光 | 張明偉 | |||||||||
篩選、培育機器人核心部件、整機及系統集成重點企業50家。 | 牽頭 | 市工信委 | 婁卷明 | 葉惠玲 | 安 萍 | |||||||
配合 | 市發改委 | 張伊民 | 王建中 | 呂偉信 | ||||||||
市科技局 | 任常山 | 任慶鵬 | 段學廣 | |||||||||
高新區 | 馬志強 | 王 進 | 張 弟 | |||||||||
澗西區 | 郭建平 | 劉克見 | 謝鴻濤 | |||||||||
伊濱區 | 胡大鵬 | 王耀光 | 張明偉 | |||||||||
項目名稱 | 具體措施 | 目標 | 責任單位 | 責任領導及責任人 | ||||||||
總目標 | 2016年度目標 | 責任領導 | 分管領導 | 責任人 | ||||||||
“131”重點企業培育工程 | 通過政策引導和要素資源配置,著力做大做強10家以上整機成套企業,做專做精30家以上特色零部件企業,做高做優10家以上系統集成企業,提升重點企業支撐帶動能力 | 到2020年末,全市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000億元,年均增長25%以上 | 加大科技創新、產業發展、金融扶持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落實現有扶持政策、研究制定新的產業扶持政策。 | 牽頭 | 市工信委 | 婁卷明 | 葉惠玲 | 安 萍 | ||||
配合 | 市發改委 | 張伊民 | 王建中 | 呂偉信 | ||||||||
市財政局 | 谷樹森 | 郭克娜 | 馬曉旭 | |||||||||
市科技局 | 任常山 | 任慶鵬 | 段學廣 | |||||||||
市國資委 | 苗惠芳 | 張俊武 | 李學義 | |||||||||
市金融辦 | 劉茂欽 | 羅克振 | 馬亞利 | |||||||||
以機器人及智能裝備重點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為重點,組織1次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培訓。 | 牽頭 | 市工信委 | 婁卷明 | 葉惠玲 | 安 萍 | |||||||
組織1-2家本地相關企業參與第119屆廣交會、第120屆廣交會、2016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華東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等大型綜合性展會。 | 牽頭 | 市商務局 | 徐 林 | 魯國鑫 | 姬向懿 | |||||||
組織省級、市級媒體對我市機器人產業及企業發展成果進行持續展示和宣傳。 | 牽頭 | 宣傳部 | 趙飛龍 | 董曉躍 | 龐曉磊 | |||||||
配合 | 市工信委 | 婁卷明 | 葉惠玲 | 安 萍 | ||||||||
市發改委 | 張伊民 | 王建中 | 呂偉信 | |||||||||
市科技局 | 任常山 | 任慶鵬 | 段學廣 | |||||||||
高新區 | 馬志強 | 王 進 | 張 弟 | |||||||||
澗西區 | 郭建平 | 劉克見 | 謝鴻濤 | |||||||||
伊濱區 | 胡大鵬 | 王耀光 | 張明偉 | |||||||||
項目名稱 | 具體措施 | 目標 | 責任單位 | 責任領導及責任人 | ||||||||
總目標 | 2016年度目標 | 責任領導 | 責任領導 | 責任人 | ||||||||
151項重點項目帶動工程 | 著力推進一批重點產品研發生產項目及智能化升級改造項目 | 到2020年末,形成5萬臺(套)機器人整機制造能力 | 建立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重點項目庫,著力推進75個重點產品研發生產項目及66個智能化升級改造項目。 | 牽頭 | 市工信委 | 婁卷明 | 葉惠玲 | 安 萍 | ||||
配合 | 市發改委 | 張伊民 | 王建中 | 呂偉信 | ||||||||
優先推薦一批國家、省重大專項項目 | 積極爭取國家專項資金、省科技型企業培育、技術轉移引導、自主創新產品、涉企科技資金基金化改革等專項資金優先支持洛陽的項目。 | 牽頭 | 市工信委 | 婁卷明 | 葉惠玲 | 安 萍 | ||||||
配合 | 市發改委 | 張伊民 | 王建中 | 呂偉信 | ||||||||
市科技局 | 任常山 | 任慶鵬 | 段學廣 | |||||||||
加大對重點項目的金融扶持力度 | 積極引導創業創新投資基金、產業基金等投向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項目。 | 牽頭 | 市金融辦 | 劉茂欽 | 王慧敏 | 張志紅 | ||||||
配合 | 市國資委 | 苗惠芳 | 張俊武 | 李學義 | ||||||||
重點園區實力提升工程 | 整合優化空間資源,著力提升“一基地兩園區”對產業發展的綜合承載能力,加快產業集聚發展 | 到2020年末,培育形成2個百億級機器人產業集群和1個千億級智能裝備產業集群 | 2016年,洛陽市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示范基地新引進研發機構或企業研發生產項目不少于5個。 | 牽頭 | 市工信委 | 婁卷明 | 葉惠玲 | 安 萍 | ||||
配合 | 高新區 | 馬志強 | 王 進 | 梁 敏 | ||||||||
2016年,澗西區洛陽國家大學科技園新引進研發機構或企業研發生產項目不少于5個。 | 澗西區 | 郭建平 | 王 雪 | 郭繼紅 | ||||||||
2016年,伊濱區智能裝備產業園新引進研發機構或企業研發生產項目不少于2個。 | 伊濱區 | 胡大鵬 | 王耀光 | 張明偉 | ||||||||
附件2
洛陽市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重點培育企業名單
序號 | 類別 | 所屬產業 | 企業名稱 | 主要產品 | 所屬縣區 |
1 | 驅控系統 | 自動控制系統 | 洛陽中重自動化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 自動控制系統 | 高新區 |
2 | 洛陽新思路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 自動控制系統 | 高新區 | ||
3 | 洛陽愿景科技有限公司 | 雙模智能測控裝置 | 高新區 | ||
4 | 伺服電機 | 洛陽誠冠自動控制技術有限公司 | 伺服電機 | 孟津縣 | |
5 | 關鍵零 部件 | 機器人精密軸承 | 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 | 機器人精密減速器軸承 | 澗西區 |
6 | 洛陽軸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機器人精密軸承 | 澗西區 | ||
7 | 洛陽市洛凌軸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機器人精密軸承 | 高新區 | ||
8 | 洛陽世必愛特種軸承有限公司 | 機器人精密軸承 | 西工區 | ||
9 | 洛陽鴻元軸承科技有限公司 | 薄壁交叉滾子軸承 | 孟津縣 | ||
10 | 視覺系統 | 凱邁(洛陽)測控有限公司 | 機器人視覺系統 | 高新區 | |
11 | 機器人 | 工業機器人 |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洛陽電光設備研究所 | 電力巡檢機器人、搬運機器人、AGV平臺 | 西工區 |
12 | 中實洛陽重型機械有限公司 | 智能機械手 | 澗西區 | ||
13 | 一拖(洛陽)匯德工裝有限公司 | 桁架機器人 | 澗西區 | ||
14 | 洛陽正豐機械有限公司 | 碼垛機器人 | 孟津縣 | ||
序號 | 類別 | 所屬產業 | 企業名稱 | 主要產品 | 所屬縣區 |
15 | 機器人 | 工業機器人 | 洛陽瑞恒冶金成套設備制造有限公司 | 桁架機器人 | 洛龍區 |
16 | 洛陽潤信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 碼垛機器人 | 偃師市 | ||
17 | 特種機器人 | 洛陽德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管道焊接機器人 | 高新區 | |
18 | 服務機器人 | 洛陽圣瑞機電技術有限公司 | 個人衛生護理機器人 | 高新區 | |
19 | 智能裝備 | 智能單機、成套裝備 | 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礦山、節能成套裝備 | 澗西區 |
20 | 洛陽北方玻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玻璃加工裝備 | 高新區 | ||
21 | 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冶金成套裝備 | 洛龍區 | ||
22 | 凱邁(洛陽)機電有限公司 | 智能包裝裝備 | 澗西區 | ||
23 | 洛陽中冶重工機械有限公司 | 智能建材成套裝備 | 澗西區 | ||
24 | 洛陽蘭迪玻璃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玻璃加工裝備 | 伊濱區 | ||
25 | 凱邁(洛陽)航空防護裝備有限公司 | 智能防護裝備 | 高新區 | ||
26 | 系統集成 應用 | 系統集成應用 | 一拖(洛陽)開創裝備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機加線系統集成 | 澗西區 |
27 | 洛陽匯翔精機有限公司 | 智能選礦線系統集成 | 孟津縣 | ||
28 | 河南美銳克機電有限公司 | 智能焊接線系統集成 | 洛龍區 | ||
29 | 洛陽沃德福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焊接線系統集成 | 西工區 | ||
30 | 洛陽普拉斯自動化科技裝備有限公司 | 智能包裝線系統集成 | 伊川縣 |
附件3
洛陽市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潛力企業名單
序號 | 類別 | 所屬產業 | 企業名稱 | 主要產品 | 所屬縣區 |
1 | 驅控系統 | 自動控制系統 | 洛陽先控控制技術有限公司 | 自動控制系統 | 澗西區 |
2 | 洛陽九億重工集團有限公司 | 高低壓變頻電控系統 | 新安縣 | ||
3 | 洛陽雙瑞精鑄鈦業有限公司 | 換熱站集中監控平臺 | 高新區 | ||
4 | 關鍵零部件 | 傳感器 | 上海旦宇(洛陽)傳感器科技有限公司 | 傳感器 | 高新區 |
5 | 精密減速機 | 洛陽國艦齒輪傳動有限公司 | 擺線輪成型裝備 | 澗西區 | |
6 | 洛陽亨基智能化數控裝備科技有限公司 | 高精度電主軸、精密減速機 | 偃師市 | ||
7 | 機器人精密軸承 | 中機洛陽精密裝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機器人精密軸承 | 高新區 | |
8 | 洛陽維斯格軸承有限公司 | 機器人精密軸承 | 高新區 | ||
9 | 機器人 | 工業機器人 | 西普凌銳(洛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巡檢機器人 | 宜陽縣 |
10 | 洛陽宇航重工機械有限公司 | 電解質清理機器人 | 澗西區 | ||
11 | 洛陽興業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 抓取、焊接機器人 | 高新區 | ||
12 | 洛陽方智測控股份有限公司 | 紗管在線分揀機器人 | 高新區 | ||
13 | 凱盾洛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海洋環境探測機器人、海洋測繪機器人、遙測危險品機器人 | 高新區 | ||
序號 | 類別 | 所屬產業 | 企業名稱 | 主要產品 | 所屬縣區 |
14 | 智能裝備 | 智能單機、成套裝備 | 洛陽泰斯特探傷技術有限公司 | 智能鋼絲繩檢測設備 | 高新區 |
15 | 洛陽八佳電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冶金成套裝備 | 高新區 | ||
16 | 洛陽卡瑞起重設備有限公司 | 智能起重裝備 | 洛龍區 | ||
17 | 河南華農機械科技有限公司 | 農用無人機 | 伊濱區 | ||
18 | 洛陽漢鼎起重機械有限公司 | 智能起重設備 | 老城區 | ||
19 | 洛陽市建園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智能包裝中心 | 偃師市 | ||
20 | 河南英開電氣設備有限公司 | 智能電力裝備 | 宜陽縣 |
主辦:市工信委 督辦:市政府辦公室十科
洛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6年2月22日印發